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杂家文苑

陈迅工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创] 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(读书札记)  

2008-01-05 19:11:47|  分类: 美 学 扎 记 [专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[原创]   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读书札记

作者/陈迅工

 摘要:气,气势;韵,韵致。气和韵合成神采、传神,一种审美和艺术形态。气韵双高为优美,气盛韵弱为壮美,气弱韵显为柔美,气乱韵无视为丑。气韵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人们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赋予它极其丰富的内涵。

 [原创] 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(读书札记) - 陈迅工 - 杂家文苑[原创] 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(读书札记) - 陈迅工 - 杂家文苑

 

周末在图书馆读到一篇2007.6文学评论上,题为《简论气韵范畴的基础理论意义》的文章(作者胡家祥),使我对“气”“韵”的涵义和审美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。该文篇幅较长学术味较浓,现按自己的理解作了裁减和梳理,辑录如下与大家共鉴赏(提纲式小标题系笔者所拟)。

气韵的渊源及其深厚的哲学基础

《周易》中的阴阳观念是对宇宙万物普遍秩序的一种反应,自然也可以解释审美和艺术现象。既然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那么我们可以说,阴阳合和,气韵协调形成美。

西方哲学存在相似的意识和审美观念。叔本华的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就讲到:如果说气相当于奔突的意志,那么韵则相当于聚合的理式。这一审美观念的传人尼采也认为“上述二者作为两种艺术冲动,依据严格的比例合为一体而发挥威力。”

气韵命题的提出有广阔的人文背景

尽管“气”最先是宇宙性质的范畴,“韵”最先是对音乐的描述,而气韵连用则出于对人物的描喻。《世说新语》《魏书》均有“风度韵度”“气韵高艳、才藻独构”之说。

从人性别角度看气与韵的分野:男性以气盛为美,女性以韵胜为美;男多以气吞山河,女多以风韵犹存来描喻。

就每一个体而言,我们还可以从心灵的构成为气韵找到依据。心灵要求自我实现便是气盛,心灵要求和谐整一则是韵盛。正如宗白华先生言:活跃的生命和静穆的观照是艺术的二元;气,体现活跃的生命,韵源于静穆的观照。

对气韵的解说随时序的推移而发展

检索古代文献,气韵广泛运用于文学、绘画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等各类艺术活动中,而真正将气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首先提出来的是谢赫。唐末荆浩进一步指出“气者,心随笔运,取象不惑;韵者,隐迹立形,备仪不俗。”

在艺术创作中,气韵的参与和体现有所不同。气是动态因素,韵是凝定因素。文章若无气,就像奄奄病人;若无韵,则如庸俗鄙人。郭若虚还认为,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获得,而气韵的创作主体得自天机和灵府,出于深厚的修养。

把握气韵有必要从气韵各自涵义入手

气,通常有三种指谓:一是自然之气,二是生理之气,三是心理之气。气是心灵的动力因素;艺术活动中所谓的气,是指创作主体以力量体现的心胸状态。先天的生命力和后天的修养相结合,以意志力表现出来。

韵,起初专指声律的和谐,而后提升到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具有以下特点:一、作品整体气象风貌,或曰“逸”;二、拒绝平庸和粗鄙,或曰“雅”;三、须有深邃的底蕴,或曰“远”;四、无造作雕饰之嫌或曰“淡”。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根本性特点,即“和”。其生成有赖于内在的丰富和外在的协调,前四点都体现并归于“和”。

气韵合成涵义的深入开掘与气遒韵雅

气势、韵致二相组和的气韵,是力与美相结合形成的流溢于周身的神采。气韵一词妙就妙在两种对立的义项合为一体,并且既可以形容现实的审美对象,又可以形容文艺作品的整体风貌。

如果深入开掘,那么,气可理解为心灵中要求自我实现向外发散的表达,韵则源于心灵中要求和谐整一的静穆观照。所以前人称气韵“本于游心”“出于灵府”是很自然的。西方审美观念中所谓酒神精神、日神精神也在中国的气韵里得以体现。

所以,作为审美理想,人们普遍追求气韵生动,或气遒韵雅,亦即气韵双高。

气韵能够恰当地描述审美和艺术形态

由上得出四个审美形态的两个相对:壮美与弱美相对,优美与丑相对。四个形态的转化取决于气与韵的此消彼长。艺术形态与审美形态潜在相通,包括形与神两个层次。我们形容一个人神采奕奕,既可以审美形态也可以艺术形态。

气韵之所以成为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,是因为它本于游心,来源深邃,因而需要丰富的学养和深层的感悟。个体如此,一个时代的艺术也是如此。我们的美学理论要阐释古往今来的艺术现象,引导当代的审美和艺术观念,就完全有必要大力开掘传统美学的气韵这一命题。

开掘气韵这一传统美学命题的现实意义

世界近代史告诉我们,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,精神文化往往可能出现野蛮与颓废的两极分化,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。因此,“气韵”这一传统美学命题的发掘、整理和光大,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
崇尚气,有助于克服艺术中颓废现象;崇尚韵,有助于克服艺术中野蛮现象。与举国上下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,我们期盼一个心理上崇尚、实践上追求气韵生动、气遒韵雅、气韵双高时代的到来。

只有这样,才能充实人们的审美乃至文化底蕴;只有这样,才能造就我国当代文艺的辉煌。

 [原创] 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(读书札记) - 陈迅工 - 杂家文苑[原创] 崇尚气韵双高 充实审美底蕴(读书札记) - 陈迅工 - 杂家文苑

[陈迅工20080101]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25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