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7-17 07:27:01| 分类: 本 地 驴 行 [原 | 标签: |举报 |字号大中小 订阅
[原] 仰望蓝天际 溯溪在芦溪
陈迅工/文图[20120716]
7月十四日我们一行二十多,由红石户外大漠领队,前往曲江樟市芦溪山谷溯溪,在蓝色天空下我们愉快的溯溪,溯溪的同时我仰望蓝天,思索那无言的歌。
韶关在广东经济不算富,山水资源却十分丰富,芦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芦溪附近有驴友热爱的三山,芦溪峡谷有清澈量足的好水,包括并不止下水坝和上天池。我喜欢这里主要不是为了游水,而是清新的空气和景致。在这样的空气中登攀如此陡峭而漫长的石阶,何尝不是一次出大力流大汗的奠基礼,接着犹如过独木桥似的走过曲曲弯弯的渡槽,又是一次意志力的测验。经过两次洗礼,此后的小型攀岩、攀崖,就似乎轻松许多。
有的人仅仅看中目的地,看中天池的游水,而把一路的艰辛无奈地作为负担;也有的很在乎对艰辛的体验,更不放过对沿途风景的留恋。经历同样的过程,后者的收获必然更加丰硕。在目的与过程之间,很有思考的空间。富有哲思智慧者早有锦言载入书中。有的人可以读出味道,有的则视而不见。
这次樟市芦溪溯溪行,我们六七位有意外收获,收获来自走错路线。台阶的奠基礼结束后,按计划本来应该往左拐上渡槽,我们六七人却往右拐,首犯是敝人。因为通知里介绍一路有瑶寨风情,而且曾听说右线可达连接天池的山顶,所以我自以为也许就是此线,而且走一截吹一声哨。在一山拗,包括副领队在内的几位也跟了上来。在拍了几张风景照以后,我问副领队191,大漠他们呢?副领队说,在前面!闻此消息,我边喊“快追呀”边往前赶,边登山边拍照。正当我陶醉于山花烂漫时,快乐的玩童童追上来告诉我:走错了!
一听走错了,我立马拔腿往回赶,心里想:我错的最远,纠正也要最快!于是一阵小跑,第一个来到拐弯处,见到等候我们的领队,连说误会了误会了。领队告诉我前面有点险,等会一起走吧,我说你放心,我心中有数,也就半个来小时,便赶上前面的队伍。不少人经历过这渡槽,虽然有点险度,但无法与穿“三龙”的险度相比。返回途中,一位叫什么叶的娇娥还是“恐高”,先是抓我手指,后揪住我背包。手指、背包,有狗屁用!但多少有点心理慰藉作用。我又用“看你这熊样子”激发她,用“两臂辅助平衡”提示她。只要没有生理大碍,就剩心理毛病的,所谓恐高症者请注意:最好到这里来锻炼意志。
午餐午休于天池附近进行。我在一块平坦的巨石上面铺开小凉席,边吃干粮边拍照。也许这块小天地太吸引人,过一会,陌生的另外二位就过来分享了。见二位东西多,“山大王”我自动让出该地盘,转移到此大石下的另一块岩石上,躺在小凉席上仰望蓝天。正当大伙悠闲于游水淌水之际,我思绪却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。下面这几句诗散文正是我思绪飞动的写照,不过现场并没有形成文字,是我回家后重温照片,读书读帖东拼西凑出来的。
啊!天蓝得像一汪海水,几朵飘悠悠的白云,洋洋洒洒地点缀在天空。啊!天蓝湛蓝湛的,那种蓝色,我在画家的笔下都不曾见过,仿佛是梦中的海洋;那几朵白云淡淡的,却异常素净,就像是在大海飘动的叶叶白帆。啊!浅蓝色的天空透着宁静,流着一丝丝的云,像透明的衣裙,像梳理过的羽毛,像远处的山峦,像平原上银亮的溪流。啊!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,像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,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。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近,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。它又好像离你很远,怎么也不能接近……
早八点出发不早,晚七点到家稍晚,今天的总感觉很不错。回忆这次驴行兼休闲,红石户外的两领队给我印象尤深。印象尤深的原因,决不限于最后留给老朽我的那片西瓜,而是敬业态度和一种亲和力。负责断后的副领除了断后到位以外,还让我感受到小伙子对老家伙尊重之态的自然流露。不久前穿三龙时也是他,向我施舍过半瓶所谓救命水,那是我与素不相识的他第一次同行。至于领队,同甘共苦已经几回了,包括43公里徒步丹霞,包括把红旗插到始兴张仙顶。这次我还向他提议:如果强度不够,今天 “走错”的、风景不错的、右边那条上山之路,下次可以走走。至少在现场,他没有嫌我如此多嘴的表情流露。
红石户外有个好传统,战役打响之前的动员会细之又细,这次也不例外。战役动员之时我虽不喧哗,但有时显得漫不经心,这细节,又是值得我自省的地方。
评论